我的中國“芯”系列訪談之三
強國調研|本土“芯”崛起——新型舉國體制如何提速助力?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同時,必須認識到,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尤其是芯片領域還面臨一些亟需破解的瓶頸。人民網強國論壇“強國調研”欄目,以“我的中國‘芯’”為主題,開展系列訪談,邀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同為國產芯片產業加速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全球芯片產業格局正在逐漸重塑,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我們的目標是要在集成電路和芯片等高水平科技領域實現自立自強,而新型舉國體制則是建設科技強國、在重要科技領域領跑全球的重要路徑。”上海交通大學先進技術與裝備研究院院長鄒衛文說。
我國芯片產業主要存在哪些短板?
在廣東工業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熊曉明看來,我國芯片產業主要短板有四個方面。
一是核心技術薄弱。特別是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當前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仍較為滯后。二是高端人才緊缺。三是產業鏈分散。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數量龐大,分散了大量資源,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發人員通過再學習提升研究水平。四是創新生態體系不夠完善。當前,國內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三大產業板塊的企業彼此間合作不夠,難以實現全鏈條融合研發與生產。
鄒衛文也談到,目前我國在高端設備、EDA基礎軟件研制等方面的核心攻關力量缺失導致研制的中間環節發生脫節,成為全鏈條、全系統思維無法貫通的關鍵因素。
“另外就是資金投入,現在產業風投和項目引導更多是缺什么就去補什么,但產業長鏈條中存在不少難點和堵點,這將導致整個長鏈條的集成電路和芯片系統工程在短時間之內仍很難達到高水平。”鄒衛文說。
新型舉國體制有何優勢?
新型舉國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凝聚和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資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可以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根據不同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方案。有些方案現在可以變道超車,有些方案也可以超前布局。”鄒衛文談到,集成電路和芯片“卡脖子”的類型是不一樣的,雖然在手機終端等體積嚴格受限的應用場景中使用的芯片研發受到限制,但在其他不追求體積而注重性能的領域,仍有很多變道超車的路徑,我們大有可為。
熊曉明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時間,一方面需要繼續“補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建長板”,促進整個產業綜合能力的發展。
如何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分類、分級、分批地推動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和產業鏈的構建。”鄒衛文表示,新型舉國體制對科研領域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關鍵在頂層設計,重點在貫徹落實。
鄒衛文建議,要用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方式選拔各類人才,同時還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合作,解決產教脫節的堵點。
“要把集成電路的短板盡快補起來,也需要一些民營企業積極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民營企業潛力,引導一些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鄒衛文說。
“盡管某些國家希望把我們排除在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圈子之外,但是我們不能放棄,更要加強國際合作,因為這不僅可以獲得先進技術和經驗,還可以提高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熊曉明說。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態體系和產業鏈的建設。”熊曉明談到,芯片產業鏈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產業鏈,需要通過政策導向,讓市場資源更好配置到產業鏈上。如果能夠將各個地方的潛力發揮出來,無疑將給芯片產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