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友誼日丨民間外交助力世界“讀懂中國”
民間外交作為推動國際社會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橋梁,在增進團結、加深相互了解、促成和解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黨組書記、會長林松添做客人民網,就“民間外交助力世界‘讀懂中國’”主題進行分享。
主持人:在增進中外人民相互了解、促進民心相通方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林松添: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疫情三年之后全面恢復國際交往的開局之年。協會聚焦“四個友好”,即友好協會、友好城市、友好組織、友好人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搭平臺、創品牌”等系列活動,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民間外交活動,增進中外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取得一些積極成果:
一是走出去。今年2月份我赴美訪問。全國兩會后,我先后訪問了韓國、日本、古巴、巴拿馬等國家。協會的同事也前往亞非拉地區訪問。主要是就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義,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及其將給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帶來的新機遇進行廣泛宣介。
二是請進來。今年以來,我們先后接待了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來自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團到中國訪問,面對面地交流。
三是搭平臺。今年以來,協會舉辦了“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大會、福建尋根之旅、上合組織民間友好論壇暨友好城市論壇、中國-東盟青年精英交流節等。
主持人: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協會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是怎么做的?
林松添:民間外交主要就是交朋友、講故事、促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既是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外交戰線的“硬任務”。
第一個是“誰來講”。首先要“自己講”,每個外交官、每個公民都是中國故事的主講者。其次要“搭臺講”“借嘴講”。
第二個是“講什么”。中國的故事非常生動、豐富,既有歷史縱深,也有現實和未來前景。我們講故事針對的是不同的國別和對象,能感動人的故事,一定是結合自身的經歷、感受的故事。可以以古鑒今,講中國的歷史、文化。特別是要融通中外,要結合對方感興趣、聽得懂的部分,詮釋好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及其蘊含其中的世界觀、文明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觀、宇宙觀以及全球治理觀。
第三個是“怎么講”。首先要堅定“四個自信”,以親身經歷和深切感悟為基礎,用鮮活的事例,加上生動的語言,讓外方看得懂、聽得懂、讀得懂,最好能記得住、有感慨。二是縱橫對比講,既要縱向講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和取得的偉大成就,也要善于通過東西方橫向發展變化來進行比較。一定要用詳實的數據、生動的事例來講解。三是在中華大地上講好中國故事。現在我們在打造“五色”參訪路線。第一是古色,講好中國五千多年文明的歷史故事。第二是紅色,講好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輝煌成就。第三是綠色,講好中國擺脫貧困、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的故事。第四是藍色,中國是海洋大國,我們在海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造福人民,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第五是炫色,即創新發展。中國已經在人工智能、互聯網和電子新材料等領域引領世界,在智能、數據經濟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主持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您對兩國青年間的友好往來有怎樣的期待?
林松添:青年的交流歷來都是中日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歷史上看,1956年,日本最大青年團體“日本青年團協議會”訪華,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中日青年友好交流的第一頁。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應邀來華參加兩國青年友好聯歡活動,深化了兩國青年的友誼。當年參加中日青年友好交流的很多人,都成為今天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業務骨干。
從現實看,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符合中日兩國和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中日青年是推動兩國友好的重要力量。要讓更多的中日青年一代從相知、相識的好朋友發展成為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共同為中日關系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生力量,推動中日關系行穩致遠。
主持人: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協會在推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林松添:協會聚焦“四個友好”,積極發揮民間外交引領作用、公共外交骨干作用、城市外交的橋梁作用,帶動全國友協系統上下聯動、內外并舉,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建設。
一是主動宣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中外合作的橋梁和利益紐帶。我認為需要主動進行宣介,讓共建國家人民了解“一帶一路”的原則、理念、目標追求,強調“一帶一路”是中國與各國開放發展、融合發展、合作發展、共贏發展的新路徑新選擇。
二是推動合作。現在中歐班列已經把亞洲和歐洲聯系起來,這也將體現搭平臺、促合作的作用。
三是以利弘義。就是需要告訴世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為其他國家發展帶來希望。中國愿意與他國分享發展經驗、發展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