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线看永久AV片免费,台湾av影视麻豆一区,国产精品女人性满足免费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

強觀察丨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人民網記者 周晶
2023年07月07日14:54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近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主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增加4.1萬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韓5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復合增速的1.6倍。與此同時,數字中國建設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也在不斷推進。隨著一系列制度措施的陸續出臺,我國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多措并舉持續推進

近年來,國家層面陸續發布數字經濟相關政策。2021年12月,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印發;2022年6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同年3月,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數據局,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智庫研究室主任馮煦明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采訪時表示,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搶占全球競爭優勢。

當前,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著力提高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正成為眾多省份的共同行動。

北京市日前印發《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湖北省發布的《湖北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15條政策措施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招引培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云南省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印發了《云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無論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節能環保水平,都離不開數字技術支撐。各地紛紛布局,在新一輪競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將有助于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質。”馮煦明說。

多維賦能經濟增長

共享交通帶來出行便利、智能化車間解放工人雙手、數字藏品讓文物進入百姓家……伴隨數字生活、數字生產而壯大的數字經濟正深刻融入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具體來看,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22年底,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超60%;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能力。在數字政務發展方面,“一網通辦”能力顯著增強,大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跨省通辦”。在優質服務資源共享方面,數字健康加速發展,全國遠程醫療服務超過2670萬人次。

馮煦明表示,數字經濟不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也推動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近年來,數字經濟帶來的發展新動能逐漸壯大,新產品、新業態加速孕育,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總結2022年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時,多個省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例如,2022年福建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安徽省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也突破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直接創造了GDP,創造了就業,形成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同時,數字經濟還帶動了其他行業的效率提升,帶動了整體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馮煦明說。

數實融合是必然趨勢

面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下一步該如何推動我國數字經濟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劉玉書看來,產業數字化已成不可阻擋的浪潮,企業應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的時代機遇。

《2022數實融合趨勢觀察》報告指出,數實融合趨勢正從消費端延伸至生產端、從大企業延伸至中小微企業,成為企業降本增效提質、提升競爭力的新動能。數實融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實體經濟的數智化升級是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劉玉書表示,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全面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將數字技術應用于實體經濟領域,有利于通過數據賦能、創新驅動、技術變革加快實現生產工藝革新、生產效率提升、生產協同優化,并不斷孵化出新業態、新產業、新動能,全方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國際競爭力。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在于數據要素的流動。”劉玉書表示,一是要確保數據來源的可確認;二是要確保數據流動范圍的清晰界定;三是要確保數據要素流動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在此基礎上,促進數據要素流動的降本、增效和提質,形成以數據要素為紐帶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動態交互,深度連接,協同增效。

(責編:周晶、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