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部署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何深意?
5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下文簡稱國常會),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此次國常會指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釋放潛力 拓展空間 穩定預期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發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為今后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
此次國常會,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有何深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以優化市場環境釋放更大消費潛力,以打通堵點卡點拓展更廣闊流通空間,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看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對解決要素市場流通中各種制度壁壘、流通壁壘,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都有積極作用。
厘清地方保護與地方發展的邊界
針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此次國常會明確指出,將開展專項治理,緊盯不放、久久為功,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魏建國表示,近年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問題,如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比較突出、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不完善等。此次國常會針對重點領域問題開展專項部署,就是用深化改革的方式解決頑疾。
“市場分割的根源是地方保護主義。”陸銘舉例,有些地方的政府采購、國有企業采購更傾向于當地企業,短期內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些幫助,但從長期來講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利于國家層面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如何厘清地方保護與地方發展的邊界?
陸銘認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全國范圍內考慮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追求經濟增長總量的考核模式要向多維度增長轉移。例如,弱化人口流出地的經濟增長總量和速度的指標,轉而更加強調人均;在人口流入地設置公共服務提供的數量、質量等指標,來順應人口流入的增長趨勢。此外,財稅體制上,在目前各地依賴增值稅的基礎上,增加所得稅和消費稅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的比重。
魏建國表示,要向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不斷邁進,盡快建立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同時,各地要從觀念入手,站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大局下思考各地的發展。
既是發展問題又是改革問題
此次國常會強調,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優化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健全激勵約束和考核評價體系,完善適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體制機制。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發展問題,又是改革問題。”魏建國表示,加快建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信心;有利于促進營商便利化、提高市場運行效率;有利于維護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當前,中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在根本上是一場國家治理方式的改革。”陸銘表示,健全激勵約束體系,就是要通過激勵機制的調整,引導地方政府更多地追求多元化的發展目標,而不僅僅是本地的經濟增長和稅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就是要通過強化問責制對地方經濟發展中偏離高質量發展的一些后果,如債務風險和環境惡化等進行追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