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觀察|單桌1500元以上重點監管,杜絕“盛宴”變“剩宴”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了《關于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對于這份征求意見稿,“單桌1500元以上宴會套餐擬被重點監管”的標題文章快速登上了熱搜。
當前推出征求意見稿有何現實意義?提倡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與鼓勵拉動消費的關系應該如何辯證看待?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
減少舌尖浪費有多迫切
記者在通讀征求意見稿后發現,征求意見稿從八個方面提出包括嚴格明碼標價、推行明白標量、減少宴會餐飲浪費、完善用餐評價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倡導節儉風尚、持續宣傳引導、加強督促指導等一系列舉措,以此推進反餐飲浪費工作落實落細。
“隨著人口持續增長和營養健康需求提升,全球面臨著食物資源短缺的難題。”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靖告訴記者,2019年,全球約有9.31億噸食物被浪費,約占可供消費者食用的食物總量的17%;我國餐飲食物浪費嚴重,2021年,食物浪費總量達1.6億噸,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餐(以熟食計),浪費率為11.7%,其中商務宴請、大型聚會的浪費比例更高。
王靖表示,征求意見稿提出餐飲企業提供小份菜、標示菜品分量或數量信息,消費者合理點餐、選擇不同規格菜品等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督促餐飲企業從食物供應環節減少浪費,另一方面引導消費者在消費環節珍惜食物、提升節約意識。從生產、加工、儲運、消費等全產業鏈條減少食物損耗與浪費,這不僅有利于緩解當前全球面臨的食物資源短缺難題,同時,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拉動消費和節約糧食并不矛盾
“事實上,拉動消費和節約糧食并不矛盾。”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經營體制研究室主任譚智心認為,征求意見稿的出臺需要從多維的角度去理解。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刺激餐飲消費確實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餐飲消費要適度適量,不能將餐桌浪費作為拉動消費的理由。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都是需要投入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要素生產出來的,反對浪費其實是鼓勵把能節約下來的資源要素更多地用于拉動經濟增長的其他領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所以,從經濟賬上來算,厲行節約有利于經濟的良性發展。
第二是要算政治賬,目前我國糧食供求處于一個緊平衡狀態,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影響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餐桌上的食品如常見的肉、蛋、奶等是經由糧食轉化而來的,這些都可以折算成糧食消耗,如果我們能夠在餐飲方面避免浪費,降低不必要的糧食消耗,實際上也是在增加糧食儲備。所以,制止餐桌上的浪費,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角度看,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守住糧食安全這個底線。
均衡營養用餐更有利于健康
針對部分宴會餐飲出現的高糖高鹽食品,王靖建議應該盡可能避免過量食用。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消費者應合理點餐,結合就餐人數等實際情況,注重食物的葷素營養搭配和適宜食用量。每餐盡量覆蓋谷薯類、畜禽魚蛋奶類、蔬菜水果類以及大豆堅果類等食物,保證各類營養素攝入均衡,并優先選擇以蒸、煮、燉等健康烹飪方式加工的食物。重視營養均衡的健康膳食,要從日常每一餐做起。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為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第一大慢性疾病。”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劉昌娥告訴記者,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約50%的成年居民存在超重或肥胖。很大部分原因是過量飲食,如肉類食物攝入過多,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攝入過多,精米白面吃得太多。從營養學角度講,按照指定餐標確定好就餐人數,搭配出營養均衡、種類豐富的桌餐,既可以滿足就餐需求和口腹之欲,也可以有效節約食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