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氣象新|惠民生暖民心,各地這樣部署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各地積極落實中央部署,著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連日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下文簡稱“報告”)相繼出爐。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時注意到,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被擺在了報告重點任務清單的突出位置。
“落實落細”,聚焦青年人特別是高校畢業生
2月2日,深圳舉行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南粵春暖”穩就業促發展特別行動專場招聘會,64家知名企業集中攬才,現場提供崗位超2200個。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就業形勢面臨較大壓力。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穩就業保就業至關重要。各地政府為今年新增就業崗位定下量化目標。例如,河北提出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6萬人,上海則提出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
多地政府強調把促進青年人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針對高校畢業生,出臺鼓勵基層就業、返鄉創業等具體措施。甘肅提出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湖北提出新增高校畢業生留鄂來鄂就業創業40萬人以上。
對于就業困難人員,多地也特別提出措施方案。報告顯示,遼寧將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嚴防規模性失業風險;山西則提出,推動公益性零工市場縣縣全覆蓋,讓零工等活不再“站馬路”。
“病有所醫”,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織密醫療保障網
圍繞醫療健康領域,各地報告在社區衛生服務、優化醫保支付、中醫藥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隨著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多地政府表示,要做好各項相關工作,包括強化醫療物資和救治力量保障,加強基層防疫能力建設,確保人民群眾安全健康。例如,河南省提出,今年將加快1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5個省醫學中心建設。推動各縣市綜合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全部達到二級醫院標準。
而在異地就醫方面,廣西提出擴大門診特殊慢性病跨省直接結算病種;湖南等地提出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報告提及長護險。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龐大這一現狀,我國于2016年開始長護險試點,并在2020年擴大試點范圍。以北京市為例,2022年,石景山區長護險參保人員達46.19萬人。
今年,北京市提出將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同時,提升普惠性養老服務,增加高質量養老服務供給,做好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例如,重慶在報告中提到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提質擴面。
除切實保障基本醫療保障需求外,“強觀察”欄目梳理各地報告注意到,多地還就中醫藥傳承發展提出目標。例如,甘肅提出“支持定西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
“實際上,甘肅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和道地藥材生產地。”甘肅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郭玫表示,全國各地區有必要發揮自身優勢,對促進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一老一小”,加快推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強觀察”欄目注意到,各地公布的民生實事清單中,大篇幅提到了養老服務、嬰幼兒托育、教育助學等關乎老人、小孩的話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此前表示,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
因此,在養老服務方面,多地都給出了具體的目標數字,并通過推進硬件設施建設,來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例如,吉林的50項民生實事中,就包括有建設100個綜合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100個社區老年食堂。而浙江的民生實事清單中提到,新增持證養老護理員6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福建、廣西等地鼓勵開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廣東提到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上海市人大代表張劍穎表示,在我國人口老齡化,且老年人口絕對數量龐大的背景下,單獨依靠政府來全面承擔養老是不現實的,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的實質是打造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承擔養老責任的養老保障體系。
而在孩子托幼托育方面,方便可及、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的普惠服務是眾多家庭的期待。例如,河南的報告中提到,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萬個。浙江則提出將新增100個托育機構;新增托位2萬個,其中普惠托位1.2萬個。
延伸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