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
引水通向新農村 產業開啟致富路
人民網北京10月17日電(曲源 實習生徐綸 劉丹)“老有所依、幼有所教、壯有所用”,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以下簡稱中石化)扶貧工作的暢想和目標。在助力脫貧攻堅中,中石化人孜孜以求,踏實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近日,中石化黨組副書記趙東,中石化扶貧辦主任宋云昌,中石化派駐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副組長錢有做客“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系列訪談節目,在人民網的演播室里,講述了他們的扶貧故事。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是中石化定點幫扶的貧困縣,干旱缺水,植被稀疏,自然資源匱乏,當地人曾用 “大山開會的地方”、“地球裸露的肋骨”和“渴死麻雀滾死蛇”來形容這里的貧瘠、深溝和陡坡。
趙東表示,中石化先后派駐五批扶貧干部前往東鄉,改善其發展環境。“第一項便是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
趙東表示,中石化為布楞溝流域修建了近578公里長的供水管道、164座水池。“這些水池是用來減壓的,只有通過它們,自來水才能一級一級輸送到東鄉2300多戶家庭里面。”此外,通過修建盤山路,整個布楞溝流域的25個村也連接起來了。
為改善東鄉百姓的居住環境,中石化翻新布楞溝流域1330戶百姓的危房,給56戶百姓修建了新房子。“整個東鄉的新農村建設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趙東介紹,產業扶貧是中石化扶貧工作的一大重點。“如果要真正脫離貧困,還是要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致富。”為東鄉的特色產業持續“造血”,中石化花費了不少心血。
首先,是對藜麥的種植推廣。藜麥耐旱、耐寒、適宜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特性,這正好適應了甘肅緊缺的水資源狀況和海拔高度。趙東表示,這一農作物的營養價值極高,種植又十分簡單,不需花費太多精力就會長得很好。因此,中石化扶貧干部大力推廣藜麥種植技術。在部分農民的帶動下,東鄉百姓對于藜麥種植的積極性逐漸轉高,從2018年試種的20畝,逐漸增加到2019年的4000畝、2020年的10000畝。目前,大約有1800多戶當地的農民種植藜麥,15000多名當地農民因此脫貧。“在藜麥豐收后,中石化會對農民手中的藜麥進行收購,加工成藜麥產品,再利用中石化三萬座加油站的27000座易捷店進行銷售,鼓勵大家購買這些扶貧產品。”
其次,是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發展產業。一方面是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另一方面把金山銀山變成老百姓兜里的鈔票。 在適宜種植獼猴桃的湖南省鳳凰縣,幫助當地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建立深加工生產線;在風景秀美的偏遠山區,發展特色民居和旅游業。在后續收益方面,宋云昌談到,中石化將這些扶貧產業獲得的收益交給當地的合作社,老百姓再從合作社分紅,對脫貧起到很大作用。
“接下來中石化要做的一件事是對于當地的農民、干部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的產業水平,用幫扶來倒逼當地管理水平的提升。”宋云昌說。
據介紹,中石化對口支持了8個扶貧縣,有67家下屬單位對口了709個貧困村。現在7個扶貧縣已經完全脫貧,剩下的東鄉縣預計今年也會達到脫貧目標。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